【華天教育新動態】| 面談技巧班優秀學員感受集錦
2018年6月15日,華天心理咨詢師面談技巧班隆重開課,自開課以來,同學們積極學習咨詢技巧,經驗豐富的張春峰教授給同學們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情境,引領著同學們慢慢的揭開了心理咨詢師的神秘面紗,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現場實戰演示,將同學們悄無聲息的帶入咨詢的專業氣氛中,大家都從課程中學到了很多、對咨詢有了更深的覺察和感悟,同學們通過對心理咨詢師面談技巧的學習都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作為華天未來的優秀咨詢師,同學們的學習力、感悟力也讓老師們刮目相看!
請看:下面就是我們優秀學員的感受,更是大家發自內心的心聲!
咨詢師蛻變之旅,從此刻踏上旅程!
很幸運能夠做這個班的第一批學員,也是經過了各種糾結,猶豫不決。參加過各種“情景式的心理學”,很想做一個好的咨詢師,也非常想做個案(賺錢啊),但是心里有一個標準。做個案不能帶給來訪者二次創傷。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就有過二次創傷的經歷。導致自己不自信,一對一的面談確實不是那么輕巧可以隨便聊聊的。課本上的技巧畢竟還是課本上的。拿了真正做咨詢能好好做的。解決問題的真的太少了。實踐出真知,行不行“搞一下”才知道。(重點是男神給忽悠進來的)真的很感謝華天,感謝劉校長,感謝宋老師,感謝張老師,能夠開辦這樣一期課程。今天的課王萌的開場很輕松愉悅,有一個歡快的氛圍。接下來宋老師給我們的報名須知,把我們又帶回了嚴謹的課堂中。這樣一份須知也預示著我們,要充分的尊重自己,尊重來訪者,保密協議要落實。在個案中正是我們需要遵守的第一點。(劃重點,張老師今天也強調多次,保密協議是建立良好咨詢基礎的開端。)張老師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與我們建立的最初的信任。同時收集我們的資料。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再開課。感覺相當負責。內容也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畢竟是技巧實踐班,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最后“初診接待”演練。作為主角的我,以一個來訪者的角色來進行演練。
(同學是老熟人了,同時她現在是二級咨詢師。而我才三級兩年。心里也就給她下了套。)雖然在這坑里,她掉進去了,但是心理素質和專業還是能夠看到的。作為一個有過“經驗的”來訪者,進入咨詢室一感覺并不是你能幫我什么。而是你“行不行”(在后面的張老師分析講解中,說明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建立基本的信任。是初診接待的目的)“我有什么可以幫到你的?”加上幾個字“你希望我有什么可以幫到你的?”就會感覺這個問話更加柔和舒適。作為來訪者也就更愿意打開自己。
在交談演練過程中,咨詢師本身的情緒對來訪者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包括距離,坐姿,肢體語言。張老師都一一點出來,并且給予指導。感覺就特別好。雖然我是以來訪者的角色演練,但是我知道假如我作為咨詢師可能第一句話都不知道怎么說。所以只有當你真的上去了,把問題暴露了才可以更快的成長。最后,也是有我最不敢做咨詢(收費的)的心結:1.如何避免二次創傷。2.如何避免阻抗,合理的化解阻抗。3.遇到自己不想接的,但是已經接的個案怎么辦。(在個案中觸及到自己的創傷無法化解)
面談班第一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一
今天的課程互動讓我感受到了一個有愛、包容,同時非常真實的環境,也有了很多能夠促進咨詢有效性的收獲和對生活的一些感悟。
張老師生動的講述讓我對之前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實操練習更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以前運用中沒有察覺到的部分。
同學們的各種反饋就像一面面鏡子,不僅讓我看到了不足,對學習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同時我也從這種演練和大家的各樣反饋、老師的講解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更讓我驚喜的是,今天大家真實的反饋讓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感受到成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人格以及認知影響甚至決定了我的咨詢狀態和態度、表現,這些以前我是沒有切身感受過的,今天感受到了。
我想通過這個認識,在以后我也能更好的自助和幫助來訪者在更深的人格層面療愈。
張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我做到真實開放,讓我能夠更好的進行自我探索和覺察。推己及人,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起到了咨詢示范的效果,通過對這些的感受,我也對包容有了更落地的認識。而其他同學的不同感受也讓我認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和狀態。要圍繞每個獨特個體去做他可接受的事,這才能做到以他為中心。
通過現場咨詢和之前咨詢室咨詢的不同效果,也讓我更進一步思考情境、個體及咨詢師互相之間的影響。
在咨詢室中這些都是影響咨詢的因素,在生活里我自身的人格和認知,情緒狀態也同樣影響到很多身邊的人。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了平時沒有機會得到的感受,我想,通過這樣的課堂學習形式,通過以后有方向目標的勤加練習,能更好促進我自己更快的成為一名成熟的咨詢師,更好的做到助人自助。
面談班第一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二
昨天的學習有別于以往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獲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首先是劉校長的致辭:感恩!敬畏!使命!說的非常好,的確,感恩劉校長讓我接觸了心理學并有幸聆聽張老師精彩幽默的講座,成為他的學員,認識了這么多興趣相投的同學們。
其次也正是今天的學習讓我對心理咨詢師的理解更多了一種敬畏之心,尤其是課堂上張老師指導同學們的現場教學,令我真正體驗了作為咨詢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不僅僅是考試拿證會溝通那么簡單,因為這件工作的意義是精神與思想成面的互通與和解。
咨詢師需要具備的是也不僅僅掌握技術成面的專業能力,更多需要的是自我人格魅力的升華,尊重、熱情、真誠、共情、還要有積極的態度讓咨客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被信任,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人格,我深深地被張老師的人格魅力感動了,從他身上我理解了作為咨詢師應該具備怎樣一份敬畏之心才能無愧于這份使命!第三就是使命!
這也是華天學校專門為我們拿到資格證的學員們組織這次培訓的初衷!做心理咨詢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使命!我們將要從事的是透過物質的生命與其精神世界對話的工作,這將是一種多么神圣的使命感!帶著這份對生命對靈魂的尊重,我想我的這次學習一定會意義非凡!
因此我感動自己的選擇,更感恩劉校長的引領,把我帶到了華天,跨進了張老師的課堂!我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學習當中和同學們一起懷揣敬畏用心聆聽!共同進步成為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詢師,不負使命!
面談班第一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三
老師為了保證我們的學習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級學習制度,來幫助大家能夠盡快順利高效的走到咨詢師的專業道路上。
不為學習而學習,不為成長而成長,最終我們作為咨詢師是一定要為來訪者的咨詢負責的,嚴格要求才能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心理咨詢是一個嚴謹的職業,牢記作為一名咨詢師應有的素養,發自內心的去幫助來訪者,讓自己的人格更完善,牢記感恩、敬畏、使命。
優秀的團隊讓我們更優秀!
沒有人樂意浪費時間還達不到學習效果,我們在學習中認真對待,每個人都全力以赴!
看!同學們對咨詢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今天的課程又讓我對自己、對咨詢有了新的思考,很多問題看似只是技術問題,很多表現看似只是因為不夠專業,我的感受是其實不然。
咨詢技術好、專業好背后蘊含著很多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比如人格,比如對自己的覺察。今天老師所講的咨詢新手面臨的問題及處理,很多現象我們或多或少也都了解,包括之前我們也學過很多理論,也知道要以來訪者為中心,要陪伴、共情、要尊重感受……,聽張老師講課,更加深了我們的感性認識,每一次的不同學習都讓我們有更多感性認識,可我們的感覺難道不是屬于自己的嗎?感性認識本來就有,卻沒有讓我們感受到很多東西,這是個問題!
對自我不夠了解,自我不夠通透,才需要別人來激發和提醒引導自己看到。道理會講,可是卻很少能做好,而且更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做不好。真的只是因為不熟練嗎?真的只是因為不理解嗎?只是因為沒有多少實踐嗎?對于剛開始學咨詢理論的同學也許是這樣,對于已經掌握很多知識的我們來講,我想技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能看到自己,才能像鏡子一樣映照到別人。
當我們看不清來訪者內心或者不能很好的和來訪者交流時,不妨想想,也許根本原因上是沒有看清自己的內心和狀態。練習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看了大家的感受,我看到我只注重了一個方面,就是覺察,當好咨詢師還需要更多,比如細節、對理論的深度理解等等,知識高度、覺察深度、自己需要的熟練程度都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同時下功夫的。
同時因為昨天我們小組有一位組員沒有參加課程,我們因此又多了一個旁觀角度的提醒,這種旁觀者的感覺無論從語言形式還是非語言感覺形式都會在之后讓我們有更豐富的視角。感恩!
感謝張老師那么全面細致的講解和解讀,感謝大家讓我又看到了我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局限和片面。相信在張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和大家共同學習,我會在咨詢師的專業道路上走的更穩,感恩!我們以后會越走越好的!
我今天在看了大家感受之后又有了很多新感觸,補充了很多,超過了昨天定的時間點兒,雖然班主任沒看到,但是從自身角度,我要坦誠,這又讓我想到咨詢師是一個多么利于成長的職業。
平常作為一個成年人是很難在很多事情上很坦誠,我們無法保持很純真的心靈。而作為咨詢師,必須要對自己坦誠,不欺人不自欺,因為與來訪者之間的深度較量最終是會落到人格層面上的。
感恩咨詢師這個高尚的職業給了我保持純真坦誠的可能。最后,再自省下,時間匆忙急著上班,文字未雕琢,有些不通順,問一句咨詢師經典問話:“我說明白了嗎?”感恩每一位閱讀者,希望不吝賜教,得到您的反饋!謝謝
面談班第二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一
通過今天的課,我感覺心理咨詢真不是簡單的聊天,咨詢聊天要有引領、有專業知識、有療愈功能等。
一、要正視咨詢焦慮:新手咨詢師容易出現焦慮,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回避,要承認自己的焦慮,這是一種勇敢,不能虛張聲勢。產生焦慮最大的原因是怕自己能力不夠,學心理,要先把自己放空、放下好多東西,撒播陽光照亮別人,要看自己有多陽光,帶領來訪者能走多遠,先看自己能走多遠。把自己的焦慮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討論也是一種勇氣,剛開始誰都會有焦慮,要多看書、學知識,找到自信減少自卑,克服焦慮,從而使自己慢慢成長。
二、作為咨詢師要以來訪者為中心,不能以自己為中心。謹記張老師分享的四句話:①把他人當自己②把自己當他人③把他人當他人④把自己當自己。意思就是和來訪者共情不分彼此,但也要把握好度,不能介入過多,混淆關系。
咨詢師接觸來訪者的問題都是負能量,所以在咨詢結束后要把這些東西放下、清空,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垃圾裝的太滿,作為普通人的咨詢師也會承受不住。
三、角色過渡問題,這點對于我們新手咨詢師而言也是極易犯的錯誤。很多新手咨詢師會把角色帶入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在和父母、家人、朋友等交流時會想著有沒有認真的傾聽、理解、共情、接納等等,過分要求自己,過于要求完美就是一個不合理的信念。在咨詢室是咨詢師,除此之外,我們就是普通人,不能以咨詢師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
四、標簽――這也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為了提高自己而使用的東西,張春峰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把標簽揭下來,不能怕別人看不起而要那些虛名把自己架起來。一個真正有水平的咨詢師,絕不在于標簽有多少,謙虛使人進步!張老師在這方面真正做到了高水平的低調做人。我在工作中憑自己是老同志,業務精通熟練,憑借職務,時常帶有口氣大,倚老賣老的情緒,這點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也要把標簽撕下來,學會低調謙虛做人。在心理咨詢的道路上更應牢記:咨詢不是萬能的,這是一個科學嚴謹的態度,話不能說的太滿,只能說盡力幫助。
五、通過兩位老師上臺演示初診接待和幾位老師也都講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提問、傾聽等等看似簡單的聊天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的談話技巧。
初診接待開場非常重要,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套路,根據來訪者的狀況、情緒可以簡單寒暄,也可以單刀直入。創造讓來訪者舒服的氛圍是最重要的。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不能按自己的套路思維走,要做到不問不說,只解決來訪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尊重來訪者要學會傾聽,經驗再豐富的咨詢師也得學會裝傻,即使一眼看透來訪者的心理,也要讓他自己說出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六、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要大膽發言,不能怕別人笑話說不好、挑毛病,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長進步。就如宋老師所說:咨詢沒有對錯,只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面談班第二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二
今天張老師講的正視咨詢焦慮,我們作為咨詢師的新手,面對好多的問題。第一要勇敢正視,承認焦慮。第二,看看焦慮背后是什么?知恥近乎勇,敢于面對的時候,你就很勇敢了。第三和你的指導老師或者學員討論這種焦慮,找出來他內在的情節潛意識,內在的人格問題。
那我們作為心理咨詢師,剛開始我們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第一會覺得咨詢特別簡單,誰不會說話?有這種想法,會用自己的這種意識去看待來訪者,第二是我必須要幫到你。我們咨詢師要做到幾點,把他人當自己,把自己當他人,把他人當他人,把自己當自己,咨詢師是人不是神,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第三我們也要接受心理咨詢,個人體驗很重要,應該去接受心理咨詢,清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量,才能引領別人到更高的境界,咨詢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知識要非常高和豐富的。所以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提升自己
通過劉老師他們兩位老師的咨詢演練,讓我認識到了咨詢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覺得不就是說個話嗎?誰不會說話呀?真的是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技巧,并且還要和來訪者共感,共情,多傾聽,以來訪者為中心,尊重來訪者而不是以自己固有的經驗來判斷來訪者的問題。不去解決來訪者當下的問題,而去解決另外的問題,這就是一個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制定。心理咨詢不是簡簡單單都可以做好的,這需要很多很多的技巧,還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需要我們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去做個案積累,感恩這兩位老師,感恩張老師的大愛付出,非常接地氣,非常落地的講解,讓我很快的就學會了咨詢入門的東西感恩
4.隨著課程的逐漸深入,我愈發覺得自己像一塊白板,包括兩位老師上臺表演示,我只是感覺咨詢師的綜合素養還是很高的,雖然有些地方讓人感覺別扭,但我一點兒也看不出什么問題,哪兒做的好,哪兒做的不足……精彩的是臺下老師們的點評引領著我一步一步去思考,和老師講的理論去對比,同時也反醒自己本身存在的問題。感謝大家創造的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感謝張老師真誠地手把手地帶我們。
面談班第二次課程優秀學員感受之三
第二次課程之后,同學們明顯在專業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提高,同學們,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未來屬于你們!
相信在不久的過來,華天將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心理咨詢師,那——當然是優秀的你們!同學們,加油努力吧!
蛻變,從華天開始!